.
【9月號 專欄】
.
說到壽司我們會想起日本,說到泡菜我們會想起韓國,說到薄餅我們會想起意大利——食物在滿足人的果腹之慾同時,亦標誌著一個族群的文化特色,讓人建立身分認同感。而若然要為香港選出一種具代表性的食物,相信很多人會不約而同想到燒賣。去年,一群燒賣狂熱者於Facebook成立「香港燒賣關注組」專頁,討論不同店舖的燒賣質素和價格,短短一年已吸引逾十萬網民追蹤;今年,專頁更加乘著書展推出《圖解香港燒賣》,圖文並茂介紹燒賣的前世今生,以及相關冷知識,讓大眾對這種地道美食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說是「地道」美食,或許不夠準確。從書本我們可以知道,燒賣的真身應該源自蒙古,最先於元代傳入中國,後來一路由北方傳到南方,而「燒賣」的音譯正是來自蒙古語。除了這類考古內容外,全書還涵蓋不同與燒賣相關的材料,一共被劃分為七個部分,包括「香港燒賣調查組」的研究、「解剖室」、「文化講座」、「圖鑑展」、「職人訪談」、「廚房食譜」和「街頭選店」,從一粒燒賣的製作材料和方法,談到販賣形式的變化,再到探討行業生態,以至商販與食客的關係。其中最為有趣的莫過於調查組的研究,你會發現,原來平日很多看似「無厘頭」的問題,都有簡潔的答案。例如,為什麼燒賣是黃色的?書中先後提供了兩種解釋,第一種常見說法與賣相有關:由於燒賣在北方多用紅肉,但流傳至南方後多以白肉為餡料,若配以白色皮,賣相就會顯得失色;至於另一種說法則與顏色學有關:由於暖色系可以讓人心跳加速、增加餓感,因此燒賣採用黃色皮便有助提升人的食慾了。
.
——〈燒賣的前世今生〉
文/Syl @sylvia116
.
飲食專欄載於九月號《藝文青》。九月號《藝文青》已上架,可在7-11便利店、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。
.
#圖解香港燒賣 #香港燒賣關注組 #藝文青 #藝文青9月號 #asartisticasyou #asartisticasyou43